“妈妈,黑板上的字又看不清了!”
半年前刚配了新眼镜的朵朵嘟囔着。趁着寒假,朵朵妈带孩子复查,结果让她心惊——短短半年,近视度数竟涨了50度!
医生解释:“孩子眼轴增长过快,镜片参数早就不匹配了!”
Q1
为什么配镜后
度数仍然可能增加呢?
1 儿童青少年眼睛处于动态发育中
儿童青少年的眼球和视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等参数每年都可能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增长速度虽然会逐步放缓,但近视防控仍然不能松懈。
如果不及时调整镜片参数,不仅会视疲劳,眼镜的矫正效果也大打折扣,甚至加速近视发展。
2 习惯不改,度数依旧增长
近视的形成往往与不良的用眼习惯密切相关。即使孩子已经配镜,如果不纠正这些不良习惯,
如用眼距离过近、时间过长、光线昏暗下阅读等,近视度数仍然有可能继续增长。定期随访可以监测孩子的视力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方案,有效控制近视进展。
3眼镜本身也有“寿命”
无论是框架镜、OK镜还是离焦镜,镜片的质量、适配度以及眼部的健康状况都至关重要。定期随访可以检查
镜片的磨损情况、适配程度以及眼部是否有感染、炎症等问题,避免影响矫正效果和佩戴舒适度,确保孩子的眼部健康。
4 眼镜适应度不足
如果
验光时存在误差,可能导致配镜度数不准确,影响视力矫正效果。
即使验配了合适度数的眼镜,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第一次而不习惯戴镜,或不够适应新眼镜度数变化,而
偷摘眼镜或频繁摘戴,导致视网膜成像长期模糊,刺激眼轴增长。
因此定期随访对孩子的视力健康至关重要!
Q2
随访时重点关注哪些指标呢?
1检查眼轴及屈光度
眼轴长度是评估近视发展速度的核心指标。研究表明,在近视发生前1年,眼轴的快速增长已经明显显现,且眼轴的变化往往领先于近视度数的增长。
而
屈光度数是判断眼镜是否仍然适合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儿童。
2检查镜片及镜架状态
镜片磨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问题。对于离焦镜来说,镜片表面的镀膜一旦磨损,其透光率会显著降低,眩光现象也会随之增加,并且离焦区域被破坏,不仅会降低镜片的视觉清晰度,更可能导致防控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还可能存在
镜架变形的情况,如镜腿倾斜、鼻托偏移等,会使光学中心偏离瞳孔,进一步影响矫正效果。
3检查角膜状态
对于佩戴OK镜的孩子来说,
角膜健康是随访的重中之重。医生会通过角膜地形图、裂隙灯检查等评估角膜状态,确保镜片没有对角膜造成损伤。同时,随着孩子眼球发育,角膜形态可能发生变化,及时调整镜片参数可以确保眼球健康发育。
另外,长期佩戴OK镜可能会产生
镜片磨损、变形或表面沉积物过多等问题,影响佩戴的舒适度和矫正效果。定期检查镜片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或调整镜片。
4发现和纠正不良用眼习惯
定期复查不仅是检查眼睛和眼镜的状态,也是纠正不良用眼习惯的重要机会。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用眼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比如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遵循“20-20-20”用眼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的物体20秒)、调整学习时的光线和坐姿等。
Q3多久随访一次比较合适?
对于初次佩戴眼镜者,通常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复查。
对于近视之外还伴有视功能异常、斜视或弱视等其他视力问题,则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复查。
对于视力度数相对稳定的成年人,复查的间隔时间可以延长至半年到一年一次。
配镜完成≠视力问题彻底解决
配镜,只是视力管理的开始
定期随访不仅为监测视力变化
更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
让眼镜真正成为眼睛的好搭档
让眼睛始终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