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扁腺发炎、呼吸不畅且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时,手术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选择。那么扁腺手术到底该如何选择?
01.咽喉要塞的「守卫」
扁桃体与腺样体
在我们咽喉要道的战略要地,驻扎着两支精兵部队——
腭扁桃体(俗称扁桃体)和
咽扁桃体(俗称腺样体),它们同属
“咽淋巴环”防御体系,都具有生成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功能,承担着保护我们机体特定区域,抵御细菌和病毒侵袭的重要职责。
然而,一旦咽淋巴环的某个部分发生感染,炎症物质常常会波及并引发咽淋巴环其他部位的感染。对于扁腺炎症的孩子,当进入睡眠状态,腺样体肥大将对鼻咽部造成限制,扁桃体肿大则在口咽部阻碍气流顺畅通过,
不仅会使孩子出现打鼾、睡眠不安的现象,甚至可能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02.扁腺单切还是双切?
扁桃体全切还是部分切?
于是回到单切双切的问题,儿童扁腺手术的选择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感染频率、呼吸问题、年龄和免疫状态等,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单切(只切除腺样体)
①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塞、张口呼吸或睡眠呼吸暂停;
②反复腺样体炎,但扁桃体无明显问题。“
双切(同时切除腺样体和扁桃体)
①腺样体和扁桃体均肥大,导致严重呼吸问题或睡眠呼吸暂停;
②反复扁桃体炎(如每年发作超过5-7次);
③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
决定双切后,又一个难题出现:
扁桃体是全切还是部分切呢?
来看看对比吧!
全切VS部分切
优势
复发率低,一旦全部切除,基本不存在复发可能。
相对温和,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感较轻,恢复较快,保留扁桃体部分免疫功能。
局限
创面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期较长。
残留组织可能再次肿大,需二次手术风险。
适合人群
扁桃体频繁发炎、化脓或有并发症的儿童。
没有扁桃体反复发炎或并发症,只是单纯扁桃体肥大的儿童。
03.双切免疫力会下降吗?
消除家长的顾虑
很多时候家长担心手术,其实担心切除扁腺后孩子的免疫力会下降。毕竟,扁桃体和腺样体都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切除了,甚至是双切后,孩子的免疫力岂不是要大打折扣?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
尽管在切除扁腺后的短期内,免疫指标可能会轻微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免疫系统会受到长期或永久性的损伤。
在我们上文提及的“咽淋巴环”这一防御体系中,还有一对舌扁桃体,持续承担着重要的免疫保护功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他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淋巴结等会逐渐成熟,接过免疫的重任,确保免疫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对孩子的免疫功能不会有很大影响。
并且,相比扁腺反复感染带来的呼吸问题和远期影响,手术的益处显然更大。
无论选择单切还是双切,全切还是部分切,均需综合考虑评估孩子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生活习惯及体质等,家长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选择最优方案。理性决策,为爱选择,为孩子赢得更顺畅的呼吸和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