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音量越調越高,
說話嗓門越來越大,
要求別人重複說過的話,
反應變得越發遲鈍...
如果你的父母有這些表現,
那很有可能已經患上老年性聾!
老年性聾通常是指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是一種感音神經性耳聾,患病率隨年齡而增加,到75歲時超過半數人群受累,大多數80歲以上及幾乎所有≥90歲的人群都有老年性聾。
老年性聾有什麼表現?
老年性聾可造成聽力漸進性損失,常累及雙耳,主要影響高頻聽力,即:
可能難以聽到蟬鳴鳥叫、電話門鈴、電器開關警報聲,但仍能聽到蜜蜂嗡嗡聲、咚咚敲門聲等;
交談時經常打岔,有些詞語難以分辨,需要別人大聲重複;
不喜歡打電話,電話裏聽不清;
喜歡安靜,不喜歡去嘈雜的地方。
聽力下降早期,對語言交流會有影響嗎?
我們的語言由母音和輔音構成,a、e、i、o、u等母音,多為低頻音,輔音k、s、f等,多為高頻音。
由於老年性聾聽力下降主要影響高頻聽力,在言語方面,對於輔音的分辨能力會降低,比如:“花生”、“發生”就有可能分辨不出。
所以,早期聽力下降,對交流最大的影響是可以聽到聲音,但總是聽不清楚,尤其打電話時,由於缺少了口型和肢體語言的輔助,交流會更加困難。
另外,背景雜訊的存在也會加重患者的聽力障礙,老年性聾患者往往在安靜的房間內仍然可以順利地完成一對一的語言交流,但是在有少量競爭性雜訊的環境下,聽力也會明顯下降,從而嚴重影響其社交。
平時應如何保護聽力?
保護聽力最重要的措施是避開高分貝噪音,如果難以避免,應佩戴耳塞或頭戴式耳機等防噪音用具。
對於老年人,還應該注意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治療和管理,因為這些基礎病會導致微血管病變,從而導致聽力下降。
聽力下降需要就醫嗎?
如果感覺到聽力逐漸變差,或身邊人認為您難以聽清或理解其言語,或者持續存在耳鳴等,對您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造成影響,應就診。
如果是數小時或一日內突然出現聽力明顯下降,或者伴有眩暈和/或耳鳴等,應立即就診,可能在老年性聾基礎上,合併如突發耳蝸病變、中樞性腦血管意外等更嚴重的問題。
無論是近期突發的聽力損失或者長期漸進性的聽力下降,均需要進行聽力學檢查。
醫生通常會先使用電耳鏡或耳內鏡,檢查耳道內是否腫脹、阻塞,鼓膜是否完整或存在感染。再根據年齡、病史、其他症狀和體格檢查來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如果懷疑合併急性腦血管意外等,通常需要顱腦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
聽力下降如何治療?
根據不同原因,醫護人員會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如果是耵聹堵塞,醫護人員可去除過多的耵聹或者教授清理方法。
如果伴有耳鳴,可能會建議使用掩蔽裝置進行治療或者學習特殊的技巧來減輕因耳鳴而聽到蟬鳴音或嗡嗡聲等造成的困擾。
如果是急性突發性聽力損失,如初步診斷為突發性耳聾或腦血管意外所致的聽力損失,通常需要急診住院治療,在經過規範的系統治療後,聽力穩定階段,若聽力不能恢復至起病前水準影響日常生活,通常需要助聽裝置。
如果是長期性漸進性老年性聾,耳鼻喉科醫生會進行科學的助聽器選配。
老年性聾不干預會有什麼影響?
社交障礙
由於老年性聾會導致言語解析度降低,很多老年人在聽力下降即出現交流不暢,影響日常社交活動。
情緒障礙
交流不暢導致心情低落,隨著時間推移,產生孤獨、抑鬱等情緒。
意外風險
由於無法識別如鳴笛聲、電器報警聲等警示聲,增加意外受傷的風險。
老年癡呆
外周性聽力損失可能是發生癡呆的危險因素,其作用獨立於年齡和其他潛在混雜因素。聽力損失未經干預,認知損害的風險明顯增加,且每年認知功能減退速率更快,而社交活動的減少,也會提高老年癡呆的發生率。
為什麼要配戴助聽器?
根據最近發表在國際高水準期刊認知神經科學領域TOP雜誌《Cerebral Cortex》上的研究成果:
正常聽力老年人擁有一個“聽覺與認知平衡”的大腦,而老年性耳聾患者的大腦卻是“失衡”的,其聽覺皮層處理能力下降,導致原本的認知資訊無法被及時的處理,從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增加了癡呆的風險。配戴助聽器後老年性耳聾患者的大腦又重新回到了聽覺與認知平衡的狀態,這是早期配戴助聽器以減少癡呆風險的原因及重要性。
聽力下降需要干預,而且要儘早干預。助聽器是最常用的有效干預方法,不要由於各種誤解,錯過了驗配的最佳時機。若您或家人人有聽力下降的表現,請儘早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