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8歲左右是孩子的近視高發年齡。
在生理上來說,6-9歲是孩子的生長發育高峰,隨著生長發育,眼軸會成比例增長,使眼睛屈光度(眼睛聚焦能力)發生改變,屈光不正就會造成近視、遠視、散光等視力問題。
為什麼會在8歲左右爆發出來呢?
其中有三個關鍵因素:
1.學校的視力篩查常規化
學齡期的兒童,學校每半年會組織一次常規體檢,其中就包含了測視力和眼軸,可以幫助老師發現孩子的視力問題,提示家長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2.孩子的表達能力提高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比學齡前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升。會主動跟家長提出“看不清楚黑板了”,也能給家長起到提醒作用。
3.家長對近視的關注度提高
孩子進入小學之後,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大大增加了,加上現在很多家長對眼科知識有一定的瞭解,會更關注孩子的視力問題。
在孩子8歲左右,這三個因素能夠達到比較一致的狀態,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查出近視的比例是很多的。
從戴眼鏡的比例上來說,從我們日常就能觀察到小學低年級(1-3年級)階段,有一小半的孩子就戴上眼鏡了;到了小學高年級(4-6年級)階段基本上一大半的孩子都戴上眼鏡了。這些戴眼鏡的孩子中,除了一小部分是由於散光、遠視、斜視以外,大部分都是因為近視戴上了眼鏡。
不光是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到近視的孩子越來越低齡化了,從數據上也在提示著我們,現在低齡的孩子近視越來越多了。要知道,其實在十幾二十年前,戴眼鏡的孩子年齡一般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階段。
現在近視低齡化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呢?
一些近視高危的家庭,可能孩子兩三歲開始,只要會認識數字,或者說認識視力表的情況下,這時候查出有近視的高危風險,就要開始做一些相關的防控手段了。
當然戴眼鏡也是防控近視的手段之一,不能完全用孩子戴鏡的年齡來作為衡量標準(比如有些即將近視的孩子會戴上平光離焦鏡預防近視),但是也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孩子近視的年齡段在大大的前移。
大量研究數據表明,在發育期孩子近視度數增長的速度為每年100~125度,到18歲以後才會逐漸穩定。
而孩子的近視越早出現,如果不及時干預的話,近視發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的度數可能會變的特別特別高。
孩子上學之後高強度近距離用眼基本不可避免,包括現在孩子越來越早接觸電子屏。當一個器官在不斷使用和消耗,它一定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兒童時期,孩子的生長發育速度很快,並且存在著持續性,也會放大期間產生的各種視力問題。
所以早發現早干預,顯得尤為重要。確實我們在臨床上能看到很多孩子,檢查出了近視的苗頭之後,因為控制得當,最終沒有發展成真性近視,或者近視被延期了都是有可能的。
在中華眼科雜誌發佈的《國際近視白皮書》中有這樣的結論——兒童在年齡較小時近視進展迅速,增加了發展成高度近視的風險。
何為近視進展率?通俗的說就是近視加深的速度。
屈光度每年變化的單位是D/年,這項研究就發現,年齡越小的孩子屈光度每年變化越大。
6~9歲的兒童近視進展速度為-0.50 ~-1.00 D/年;10歲以上的兒童近視進展速度為-0.35 ~-0.75 D/年。因此父母一定要警惕孩子的近視高發期,早早把近視扼殺在搖籃裏。如果近視已經發生,那麼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光學矯正,好好戴鏡,不能任其發展為高度近視!